首页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 综合信息 > 正文
指点江河 弘禹兴国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2-03-28  点击数:

指点江河 弘禹兴国

——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隆重开幕

“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于2011年4月15日上午8点30分在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楼报告厅隆重开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水利提升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预示着今后五到十年,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时期。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本次论坛将于2011年4月14日—16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指点江河,弘禹兴国”,由IAHR(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发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IAHR武汉大学学生分会联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水利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襄盛举,就水文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农田水利、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等四个学科的相关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吴波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朱华老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郭重奎老师;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吴夏蕊老师;武汉大学研究生会代主席郭锐;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屈文谦老师;党委副书记俞兆旺老师;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运卿老师;IAHR中国分会执委、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系主任槐文信教授;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专题报告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系的杨国录教授;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主任胡志根教授;水利工程系主任王修贵教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的李兰教授;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左志香老师。

首先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朱华老师致辞。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特色以及现在的学生组成状况,说明武汉大学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希望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奋斗目标,向各兄弟院校学习,在此论坛期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从朱华老师的讲话中我们感受到学校领导对本次论坛的重视和关心。

然后由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屈文谦老师发表重要讲话。他特别感谢十个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并简要介绍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历史,强调目前的水利教育是从近代水利向现代水利前进,关键是观念的转变,从而加快中国水利改革发展。最后他衷心地祝愿本次论坛举办成功、所有参与人员快乐。

接着是IAHR中国分会执委、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系主任槐文信教授致辞。在欢迎各位代表、领导,感谢兄弟院校之后,他指出这次会议是创新型会议,因为它是由成立不到半年的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武汉大学学生分会提出的,并且希望这个会议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行业会议,促进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槐文信教授指出,论坛的主题——“弘禹兴国”取自大禹治水的典故,目标是为人类的发展谋幸福。槐文信教授以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结束了讲话。

最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系的杨国录教授进行了专题报告。报告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与创新思维,主要从继承思维、拓展思维、创新思维三个层面分别做了阐述。杨国录教授结合生动形象的例子介绍了主题的背景知识,强调求学、求知、求智是学与教的进程发展观,要科学认识审视寓意与悟意,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深究客观规律。科学是无国界的,我们首先要具有继承思维,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问的继承在于积累,读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沉淀。而拓展思维是离不开继承思维的,人们的成就与地位取决于拓展思维及其结果的社会认同度。知识呈现一种融合、渗透、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能。杨国录教授还以自己的学术历程和科研成果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思维创新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在场所有人员都对杨国录教授精彩生动的报告予以热烈的掌声。

上午10时开幕式正式结束,中国各大水利院校的研究生作为新一代的水利事业的接班人,对未来中国水利建设和水问题的解决责无旁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组织本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全国水利院校研究生打造一个属于研究生自己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锻炼研究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同时也为各种学术理论思想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遇,引导研究生深入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出能够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质量水利人才。此次开幕式的隆重召开预示着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将顺利举办,同时欢迎研究生同学继续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院长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