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参与建设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通讯员:科技与学科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20  点击数: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武汉大学参与建设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院李义天教授作为武汉大学参会代表参加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领取武汉大学获奖证书。

三峡枢纽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的百年梦想。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开发三峡的设想。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绘制了“高峡出平湖”宏图。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三峡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面临着复杂的世界级技术难题。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联合攻关,在枢纽总体布置和枢纽工程、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工程运行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创造了112项世界之最,拥有934项发明专利,编制了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有力带动了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

1986年国家启动三峡工程论证伊始,张瑞瑾和谢鉴衡两位教授就分别作为泥沙专家组的顾问和副组长参与到三峡工程的建设中。三峡工程于1993年动工,2008年完工,并开始实施蓄水运行,至今已连续运行12年。学院一大批学者参与了导流、截流、高陡边坡、压力管道、地下厂房、船闸、度汛、蓄水、优化调度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方案研究工作,为三峡工程全面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编辑:陈欢)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