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工在线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红色征文大赛结果公布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23-05-26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团员、群众爱党爱国的血脉情怀,水利水电学院举办“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主题征文比赛。大赛共收到主题征文145篇,经评审共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共6篇优秀征文。

1)一等奖  水工程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刘禹

百年芳华

1921年浙江嘉兴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7月的嘉兴南湖波光粼粼,一艘红船,一腔热血,一个改变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大党在此诞生。旧中国的封建王朝注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但那时的泱泱华夏依旧内忧外患,列强的战火早已烧遍万里神州。北洋政府腐败混乱,军阀割据饿殍遍地,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那时的中国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需要一支新的力量,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中国革命在这艘红船上杨帆启航。

1936年甘肃会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的雄关漫道在此落下帷幕,无数伟大的红军战士用鲜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更谱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篇章。四渡赤水笑对敌军百万,思谋成略巧渡百里金沙,飞军强渡勇夺大渡铁链,千军万马荡平夹金雪山,携手并进踏遍茫茫草原,纵横十余省,勇传千万家。这是伟大红军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二万五千里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终将百炼成钢。

长征是一段可歌可泣岁月,是一首万人传唱的赞歌。伟大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50年朝鲜北部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1月朝鲜冬天的夜晚,寒风凛冽,千里冰霜。长津湖畔数万志愿军战士枕戈待旦,他们枪栓被寒冷的冰雪冻结,他们的口粮仅仅只有一颗冻坏的土豆,单薄的冬装,破洞的军靴包裹的是一颗颗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而他们所面对的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天空中咆哮的机群,陆地上无际的战车,这是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美国所锻造的由钢铁包裹的战争机器—美陆战一师。

砰,砰,砰!!!”一颗颗信号弹伴随着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呐喊直冲九霄。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无法想象这漫山遍野皑皑白雪下埋藏着怎样一支虎狼之师。惊恐的联合国军从温暖的帐篷中惊醒,他们的餐桌上还放着尚温的咖啡,他们的床边还放着未抽完的香烟。帐外杀声震天,志愿军倾荡之势如潮水般席卷敌军阵地,敌军惊恐的眼神中所映射的是志愿军机枪喷涌的火舌和一副副刚毅且稚嫩的面孔。这是一支拥有着钢铁意志的军队与钢铁包裹的军队的战争,敌军无法想象这样一支装备如此破烂的军队为何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可以击穿他们坦克、可以击落他们的战机,可以击溃他们的意志。这份力量叫中国”!

1964年新疆罗布泊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10月清晨的罗布泊没有爽朗的雨露,没有沁人心脾的晨风。有的只是烈烈的西风和滚滚的黄沙。远处核试验基地主控站倒计时响起,无数科研人员紧握双拳,目光坚定,他们等待着远处的那声巨响,等待那冲破天际的蘑菇云。他们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有的人放弃了国外的丰衣足食,从此隐姓埋名;有的人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台的千张稿纸旁;无数伟大的科学家在饥寒交迫下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奋斗,只为给新中国建起新的万里长城。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王淦昌、王承书、于敏,他们的名字铭刻在了共和国丰碑之上,他们是新中国的铸剑人,是共和国的脊梁。

远处亮起的光芒划破云霄,巨大的爆炸如风卷残云般席卷百里试验场,远处盛开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响彻天际的爆炸声久久回荡。

诸君,且听龙吟!!!”

1997年香港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1982年二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身着蓝底红点丝质西装裙,雍容华贵,气宇轩昂,她带着马岛战争后日不落帝国最后余晖踏进人民大会堂的时候,眼中对于面前的这个国家依旧还留有一丝不屑和傲慢。遥想1840年的英国用火炮和鸦片在这片土地洒遍罪恶,清廷的腐败懦弱,国民的麻木不堪,这些印象烙在英国世代政府的心中。但撒切尔夫人脚下的这片土地早已春意盎然,眼前的这个国家早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换了人间。一句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向殖民侵略者郑重宣告: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中国政府早已不是腐朽的清廷,中国人民早已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1997630日午夜,代表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大英帝国米字旗缓缓落下,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面色铁青,眼神落寞。199771日零点零时零分《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响起,五星红旗如朝阳般缓缓升起。香港,这个共和国100年前遗失的孩子,终于在这一刻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殖民侵略者最后的丧钟。

2020年湖北武汉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那一年的武汉没有了临近新春佳节的喜庆和欢笑,一场无妄之灾席卷全城而后蔓延全国,新冠肺炎爆发。123日,农历除夕前夜,这座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交通管制,商户关门,居民闭户,武汉正式封城。那时的武汉在疫情的影响下举步维艰,医疗资源告急,生活物资短缺,防护设备不足,惶恐和无助笼罩在每一个武汉人民的心头。但是,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华民族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的涌进虚弱的武汉,无数的医疗人员前仆后继涌向这座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城市,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熟睡的一幕,牵动了13万万国民的心。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白衣执甲,向险而行。无数的医疗工作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疫情初期医疗物资和防护设备短缺让医疗工作者无时不在身处险境,每日数千名新增患者所带来的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精疲力竭。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越来越多的人依旧选择加入抗疫队伍,火线入党不畏艰难,只为能够冲到抗疫第一线。白衣下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家庭,他们有着期待他们回家的儿女,有着心心念念所挂念着的父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以无私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终究换得山河无恙!

2022年北京人民大会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0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声鼎沸,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回首新时代的10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与决心并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脱贫攻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惩治贪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内刮骨疗毒,净化党风党纪,跳出历史周期率;祖国统一,稳定南海局势,解决国际争端,打击“台独”势力。没有一场改革一帆风顺,没有一次成果唾手可得,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新时代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无数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取得世界影响力的决定性胜利。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芳华,中国共产党人用热血和信念造就了人类历史的雄伟奇迹,谱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弘赞歌;我辈自当砥砺奋进,用热血和青春为共和国和崛起续写新的华丽篇章。

 

2)二等奖  水利工程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熊发京

二十大报告有感之:水润万物,利泽江山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观点。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截至2022年,中国仍有4.91亿乡村常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8%,而乡村常成为“落后”、“贫穷”的代名词,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必须振兴,农业必须强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看作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引用古语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旨在告诫广大干部群众,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农业之命脉于灌溉,灌溉之核心于水源。《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书中将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三者统一于“水利”之中。可见,自古以来,灌溉即是水利的服务重点。乡村振兴事业,必定依赖水利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但农村人口流失是近些年十分普遍的现象,几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留下守护一方土地了。在假期期间,我主动访问了村中仅剩的农户,其中最年轻的42岁。在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虽然南方水量充沛,但年内分布不均,在降雨少的日子里,地势高的田块仍然会受旱;降雨多的日子里,地势低的田块会被完全淹没,这是我曾亲眼目睹的,一望无际的田野,成为了一片湖泊;目前已基本做到收割机械化,但是田间道路不畅,运输不便;灌溉制度“改革”发挥了负作用,真正要水的时候引不到水……

此外,我又回到幼时嬉戏的田野上观察了一番。这一次,我不再只知狂奔,而是带着我学到的知识打量着这养育我的土地:正如农户所说,肉眼可见的地势落差;高高的田垄刚好能过一辆农机车,上面被车压出深深的沟壑,所有的车都循着这“轨道”行驶;几乎看不到混凝土衬砌过的渠道,渠道渗漏严重,很多渠道水流到一半就断流了;渠道之间离得很远,一条细细的渠道需要分管很大的灌溉面积,离渠远的田块完全“靠天吃饭”;沿渠没有任何控制结构,水量无法控制,所谓的“灌溉制度”完全得不到设备支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走访”,我感触颇深,水利这桩事业,完全不像书本上那般理想。书本上平直顺滑的渠道变得那么蜿蜒曲折与残破不堪;一马平川的土地变得那么“坎坷崎岖”;先进的灌溉制度仿佛“天方夜谭”;“看海”不再是城市的“特色”……这一切问题都亟待我们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水能兴邦,邦能兴水;水运系乎国运,国运系乎水运。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新时代水利学子,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投身于水利事业建设中。江河安澜,盈车嘉穗,何尝不是每一辈水利人的浪漫呢?

 

3)二等奖  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王钰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水生态文明建设

在刚刚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自主性、创造性地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作为一名水利学子,应格外深刻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类主动与自然界协调好关系实现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状态,是在自然界不断改善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的基础上,使自然界能够为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撑和保障。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的需要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水作为生态环境的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实践。从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来看,《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从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战略目标来看,20202035年,我们要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实现美丽河湖目标;20352050年,我们要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利用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面优良,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力求与自然界协调好关系、追求较为稳定的用水平衡,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从新时代水利现代化重要举措来看,以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建设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在保护、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建设思路。

作为一名水文学子,我也能常常切身感受到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科研、实践中的推进。传统水文以水量调度、洪水灾害的预测警示为主,侧重于自然界水文循环的水量方面,而现代水文更加重视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强调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质改善、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研究的课题也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比如生态流量与水资源配置管理的结合运用,在水量调度中,把生态流量保障纳入调度目标,以保证河湖基本生态需求;又如海绵城市建设,尽力弥补人为改变下垫面所增加的洪水风险,重构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利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强化下渗、蒸发等水文环节,向自然泄水过程靠拢。

目前,水生态建设着重于水体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这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十四五”以来,我们设立了许多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指标,开展河湖水生态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创新水利风景区发展模式,加强景区建设与管理;设立高效节水灌溉指标,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推动农村水源保护和灌溉工程建设,健全节水激励机制,鼓励利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培育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理论研究和水利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结合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对人水和谐理论、水资源适应性理论、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等进一步开展研究,努力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水利人的力量。

 

4)三等奖  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王亚菲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站在二十大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新青年一代,一幅宏阔的时代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展开来。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正接过时代接力棒的我们,应当学习两会精神,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赓续薪火,以个人梦想,担起社会大梁,绘写时代华章。

当我们追寻前人的足迹,一些时代奋斗者早已用生动的实践范例向我们传递见贤思齐的深意。研一结束的暑假,因学院党支部的安排,我有幸采访了学院的退休老教师——赵英林教授。大学毕业即留校任教的他,在职的35年里,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为学院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了青春时期的力量;退休后,他又担任武汉大学教学督导团副团长8年、省教育厅教学督导员2年,他说:“党培养我,我培养青年一代!”每天超负荷工作,但已年过花甲的赵英林教授却乐在其中,兴致盎然,凭着一片赤诚之心,将积攒了几十年的光与热,全部投注在督导团工作中。在赵英林教授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们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了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而放眼整个社会的领路人,他们是人均年龄不过30多岁的中国航天人,以追赶、并跑、领跑的姿态,环宇问天,探月逐梦,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550余万名青年,召之即来、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又是47万名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的青年群体,无怨无悔,俯身躬行,在基层的土地上留下最美的年华……上至九天揽月,下到脚踩泥泞,千千万万个中国青年,以青春与事业为圆心,以拼搏奋斗为半径,擘画出一个又一个成全社会就是成就自己的同心圆。

于现在的我们而言,青年时期是增强本领、增加才干的黄金时期,我们应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多加历练,累积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征程上,老党员的滚烫初心,是引领我们这一代党员的“灯塔”,历久弥新。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二十大来临之际,我们应牢牢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深刻践行新时代新青年应有的新品格,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时代新篇,贡献属于我们青春的力量

 

5)三等奖  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六党支部  王一帆

江河奔流,精神不息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我来到了长江边。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江边观望着滚滚长江,注视着江上航船,这条黄金水道自我出生起就与我的人生,我的家庭密不可分。

世纪之交的1999年,我出生于长江边的湖北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国企职工,母亲是水利局的会计。虽然我不可能记得住出生时家乡的状况,但据父母所说,刚刚过去的大洪水并没有对这座城市留下过多的痕迹。小时候,父母常常带我来到长江边,站在大堤上看着滚滚长江,时不时还点评一番江中渡船,同去的还有我的外婆。但她显然对江堤内的水闸更感兴趣,谈起长江时,她总是说她读书时就是乘着渡轮顺江而上离开江西到了武汉,毕业后又乘着渡轮从武汉来到了荆州,对于船上的情景她的言语中只有颠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外婆有了更多了解。1958年,她有幸从江西赣州考入了成立不久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水系,毕业后又响应国家分配到荆州区(时为江陵县)水利局设计室工作,参与了江汉灌区的建设工作。据她所说,刚毕业时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不多的施工机械都被用于了漳河等大型水库的建设,而一般的灌区渠道在建设时都是就地取材,出渣运料也基本全靠人力和牲畜。作为工地上数不多的女性,她和男人一样扛着麻袋运送材料,甚至爬起脚手架也毫不费力,可能在那时这就是一种常态。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工程经验的增多,她也渐渐从施工走到了设计和监理。犹记得她谈起在三峡参与监理工作的经历时说“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工程”,那种兴奋感,仿佛她回到了20岁。

每一个工程师都是爱自己的工程的,她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往邻县走亲戚,经过一处桥时她坚持要下车看看。那时的她看着已经有些老旧但依旧是两县交通干道的大桥,眼中闪烁着自豪。她对我说这是她参与设计的第一座桥,还对我描述一些设计时的趣闻。再过几年之后,因为车流量太大,那座桥翻新重建了。听闻消息时她她又去了施工现场,连连说了几次“真大,真好”,但脸上难免有些失落,也许在她看来河里的水一直会流下去,但桥已经不再是她的那座桥了。

长江会一直滚滚向东,但江上的景色不会一成不变,就像外婆的桥和渠道,新的更好的总会将它们取代。曾经在江上承载外婆求学之旅的轮渡渐渐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广高速和长江大桥。当年就地取材的灌溉渠道新了,有的有了护坡,有的拓宽或者改线,一切的工程都是会变得,但总是与它们所承载的水密不可分。

伴随着外婆的是水利事业的奠基与复苏,伴随着我成长的是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四岁时,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小学毕业时,引江济汉工程开始施工;高中毕业时,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开工;而如今,梯级开发、抽水蓄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又来到了新的高潮。

本科时我趁着假期好好地游览了家乡附近的水利工程,看到的不只是水、是建筑、是生态,更是老一辈水利人的精神。在漳河水库,我看到的是清水缓缓淌过渠首闸,流入江汉平原广阔的农田,也看到了溢洪道下游被水流冲击变形的磐岩乱石。水是温柔的,也是刚烈的,一如老水利人的精神,一心为人民,甘付年华予泥泞;不畏艰难险,能开山岭成通渠。在洈水水库,我不仅看到了亚洲第一土坝的蜿蜒如卧龙,却也想到了万民垒坝高时的豪迈与辛劳。坝是浪漫的,也是团结的的,就像水利人做事,百年梦想,愿使高峡出平湖;万民勠力,十里红旗断大江。

十九大以来,新时代向着新一代的水利人发出了号召,信息化、绿色化的未来待我们发起挑战。以往,每当我站在长江边,我就常常想起外婆眼中的那种自豪,不禁思考我能否找到我生命中那座桥,能否筑得起未来的那座坝,能否盛的住人生的一库水。但这次,我也已经不再迷茫。随着二十大召开,党带领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发清晰,我们的未来也将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我的那座坝,已然凝聚再亿万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我的那库水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积蓄,相信我的那座桥终会再不远的未来出现,为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架起通途。

江风阵阵,江涛汹汹,长江仍会一直流淌,千里万里直到入海、入云;水一般的精神与坝一般的毅力也会一直延伸,千里万里,直到世世代代。

 

6)三等奖  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徐诗恬

不驰空想 不鹜虚声

10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报告结尾部分他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令我想到鲁迅先生曽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罗永的事迹,也许就是水利人做出的一份答卷。20229月,四川甘孜泸定发生6.8级走滑型地震,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上的湾东河水电站仍处于蓄水期运行状态,如果地震导致发电机组停机水位暴涨,大坝就很容易漫堤,将会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下游村庄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罗永是水工班的一员,平日里主要负责大坝闸门的管理工作,在地动山摇之中,罗永准备到大坝上将泄洪闸开启。第一次被垮塌的落石逼回,第二次冒着被滚石砸中的风险才成功冲上去开闸泄水,为下游何家山村争取了一线生机。而他只说“开闸不算啥子好事,只能说是做好了本职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务实奋斗,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最美水利人林秀山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投身了黄河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四百余项科学试验研究、近万张图纸绘制,都是林秀山团队刻苦攻关的见证。尽管无足够经验可借鉴,林秀山仍率领团队解决了工程泥沙淤堵、流道磨蚀、高含沙水流消能等一系列高难度问题,组织完成了重大技术攻关四百余项,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1997年工程截流之际,在劳累过度到第五腰椎严重滑脱时,他却说:“我将近60岁的人了,脊椎骨脱了没啥,工程关键部位滑脱了,就无法向党和国家交代。”穿着特制的钢腰围,他继续在现场奔忙。身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总工程师,林秀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勇挑重担的精神完美诠释了最美黄河守护人这一角色!

新时代下,我们当代青年身上的历史使命与成长道路发生变化,但是温室里的幼苗长不成参天大树,只有到广阔原野中经风沐雨,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前进路上的坎坎坷坷,都需要用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来踏平。不管身处什么时代,我们青年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真章。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之下,在党的科学理论武之下,我们必将紧紧围绕在党旗下,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身体力行,把理想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书写时代新篇章。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院长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