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水科学讲坛】第53讲:新西兰水与大气研究所Channa Rajanayaka研究员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Hydrological Modelling in New Zealand |
报告人 | Channa Rajanayaka 研究员 |
邀请人 | 刘攀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9日(星期二)上午10: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Dr. Channa Rajanayaka serves as the Manager of the Hydrological Modelling Group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Water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 (NIWA) in New Zealand. With a PhD in Hydrogeological System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from Lincoln University, New Zealand, earned in 2003, he brings over 2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hydrology, mathemat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consultancy, and teaching.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Nagasaki University, Japan, since 2023, he shares his expertise with students. He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Hydrosphere journal as a Review Editor. Dr. Rajanayaka has co-authored important documents such as the New Zealand Water Accounting Guidelines,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High-Flow Harvesting. Dr. Rajanayaka is renowned for developing hydrology and hydrogeology models and providing expert advice to central and regional authorities on water allocation, hydrology, and modelling. He is frequently called upon as an expert witness, offering technical evidence at hearings.
报告简介:
New Zealand is a water rich country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prides itself on being a 'clean and green' nation. However, the country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uneven spatiotemporal weather patterns, leading to issues like droughts and flood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ater demand, particularly for irrigation, with 80% of consumptive water use occurring during summer. Climate change impacts further exacerbate the uncertainty in providing a reliable water supply. Intensive agriculture has also impacted water quality. Balan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sustainable water use is crucial, alongside maintaining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quilibrium. This seminar explore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persistent challenges in hydrological modelling in New Zealand, shedding light on innovative methodologies,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at inform future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in managing the country's water resources.
7月10日美国波士顿大学Dan Li 副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Urban heat mitigation: Bridging thermodynamics with aerodynamics |
报告人 | Dan Li 副教授 |
邀请人 | 张橹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Dan Li ,波士顿大学地球与环境系和机械工程系副教授,于201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在2016年加入波士顿大学之前,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项目的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提高对大气边界层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Dan Li曾获得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会的Humboldt研究员奖学金、国际城市气候协会颁发的2022年Timothy Oke奖以及AGU颁发的2023年全球环境变化早期职业奖。
报告简介: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热环境成为城市中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各种城市热量缓解策略,如白色屋顶和绿色屋顶,已经被提出。从物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关键问题包括这些策略的效果以及它们在何时何地最为有效。在这次报告中,将首先用两个例子来展示地表能量平衡在长期尺度上对城市热量缓解策略的冷却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在这两个例子中,对流热传递效率在控制城市热量缓解策略的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例子讨论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参数化流动和标量(如热量)传递的挑战以及大气反馈的作用。
7月10日中山大学廖威林副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城市化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归因 |
报告人 | 廖威林 副教授 |
邀请人 | 张橹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45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廖威林,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广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主要致力于城市气候方面的研究,聚焦和关注城市化对局地气候影响的归因,在城市热岛及其对极端气候影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余篇,成果得到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019特别报告及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 Advances等重要期刊的多次引用。
报告简介:
受全球变暖影响,21世纪以来热浪事件频发。近年来,随着高温致死人数持续增多,城市化对于城市热环境及居民健康的影响,成为了当前气候变化研究所关注的焦点。目前城市化对于高温的加剧效应已被熟知,但对于城市化贡献量化的准确性、以及到底什么要素主导城市热岛强度,学界仍存在明显的争议。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又都决定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该如何去选择适应和减缓的应对措施。本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如何有效解决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扩张对增温趋势影响被低估的问题,以及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规律,通过构建新的考虑陆-气反馈作用的全要素归因模型,证实城市蒸散发能力是影响城市日间热岛的最主要因素。
7月11日美国佛罗里达水务公司王晖研究员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Incorporating Stochastic Streamflow in Water Supply Syste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
报告人 | 王晖 研究员 |
邀请人 | 刘攀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1日(星期四)下午3: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王晖,博士,从事水资源科学研究15年。2006年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于2012年毕业于北卡州立大学(美国)。2012-2014年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从事应用性科研工作。先后在国际期刊,包括水资源和气候水文学方向的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等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多次在国际会议做科研报告。被邀请为水资源领域20余个期刊的国际审稿专家并且担任国际水资源协会期刊Journal of Hydroinformatics 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期刊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的副主编。
报告简介:
径流的随机性是水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径流随机模拟可以用来理解水文过程并且支持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本次讲座介绍了两个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在水资源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径流的随机性。第一个案例研究侧重于季节性随机流量预测及其在管理缺水条件中的应用。在研究区域,基于过去12个月的降雨量和流量不足这两个指标,水资源管理部门宣布了一级缺水状态。实时预测这两个短缺指标可以帮助预测即将到来的缺水解除或者更加严重的缺水等级。在生成随机季节性流量时,考虑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区域降雨的潜在影响,并使用了统计降雨-径流模型。对这两个缺水指标进行概率型预测,以促进相关决策过程,例如生成与节水相关的媒体信息和进一步实施临时的供水策略。第二个案例研究涉及水供应系统的长期规划。在该区域的供水规划中,明确考虑了区域用水量和供水量的不确定性。供水量的不确定性主要由径流的随机性加以表征。该研究建立了一个优化框架用于计算每日水供应可用性,并确定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淡化等不同水源的水量调度。所提出的优化框架被用于对研究区域内不同基础设施投资选项的评估。
7月12日【水科学讲坛】第54讲: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工程院院士许崇育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水文学与水文模拟的发展过程与展望 |
报告人 | 许崇育 教授 |
邀请人 | 陈 杰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下午3: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许崇育,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国内数个大学和中科院研究院所的荣誉教授和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全球环境变化与水文响应, 水资源与水力发电, 不同气候区域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水文模拟研究。获世界气象组织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北欧水文协会终身成就奖,国际水协会出版奖,中科院海外杰出学者。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IPCC评估报告评审专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现担任国际SCI期刊《Hydrology Research》的荣誉编辑,并担任包括国际《Journal of Hydrology》等数个专业期刊副主编、编委、顾问。
报告简介:
回顾水文学的发展历史,解释水文科学和水文模拟的现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享对将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7月12日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工程院院士许崇育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科研与SCI论文写作 |
报告人 | 许崇育 教授 |
邀请人 | 陈 杰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下午4: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简介:
以科研人员、科技论文作者、SCI期刊审稿人、编辑等多重身份与大家分享如何做好科研工作,以及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7月18日水科学讲坛】第55讲: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发二董事长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基于国产大模型的科技治水实践 |
报告人 | 桂发二 董事长 |
邀请人 | 陈 华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18日(星期四)下午3: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桂发二,1998年7月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学位。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中国水利学会风险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专家、杭州市 B 类高层次人才、杭州市“治水匠人”。
2009 年 7 月 23 日创办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贵仁科技董事长、CEO。贵仁科技是一家以水科学数值模型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信息化平台型企业,专注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水联网、大数据、大模型、大应用、咨询规划等应用与服务。公司现已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的 GRMS 模型云平台、全息数字孪生平台、水联网平台、流域预报调度系统、内涝智治系统、山洪预报预警系统等为核心产品,可提供智慧水务、智慧水利、智慧海绵、智慧环境、智慧应急等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业务服务体系。
报告简介:
报告将系统介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GRMS 模型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探讨国产大模型未来发展之路。
7月29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郭俊克副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Scientific Method in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
报告人 | 郭俊克 副教授 |
邀请人 | 夏军强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上午9:00 |
地点 | 八教8220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Dr. Junke Guo (郭俊克) is an alumnus of Wuhan Institute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in Class 1979(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79级校友). 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He is currently in th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for a one-year sabbatical leave. He is an internationally leading authority in theoretical fluid mechanics, hydraulics,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pplied hydrology. He published over 60 journal papers, mainly in the IAHR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and the ASCE Journals including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and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He solved several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fluid mechanics, applied hydraulics,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pplied hydrology. His most recent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general unit hydrograph model and the general infiltration law. These two laws revolutionized the theory of inland hydrology and shifted our paradigm of watershed hydrology from an empirical to a theoretical subject.
报告简介:
In this seminar, based on his research experience, Dr. Guo will discuss how to apply the scientific method (or Newton’s research method) in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Specifically, he will explain what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how to apply it for (1) the Second Log-wake law for River Velocity Distribution; (2) the General Unit Hydrograph Model for Surface Runoff, and (3) the General Infiltration Law and Its Simplification for Horton’s Equation.
7月30日【水科学讲坛】第56讲: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李玉国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为何我们至今未能阻止城市变暖? |
报告人 | 李玉国 教授 |
邀请人 | 宋霁云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上午9:3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李玉国是香港大学建筑环境讲座教授,研究城市气候、感染传播和可持续工程。他的团队最近专注于 SARS-CoV-2 所需通风,同时探索未来城市减碳设计形式和技术。他们在大流行之前和期间的工作有助于重新定义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机制。他是 WHO IPC GDG 的 COVID-19 成员,也是 ISIAQ 新官方期刊 Indoor Environments 的创始主编. 他获得Pettenkofer奖、光华工程科学技术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荣誉勋章、Louise and Bill Holladay杰出ASHRAE Fellow奖、Rydberg金质奖章, 奥尔堡大学荣誉博士和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报告简介:
香港九龙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几十年来,科学家对九龙的城市热/湿岛、空气污染和风力减弱进行了许多研究。九龙城市气温每升高 1 摄氏度,湿度每立方米升高 1 克,可能会增加所有建筑物空调能耗5-10%。城市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危机的根源,也是解决方案。没有城市解决方案,就没有全球可持续性。在城市尺度上与自然的协同作用是什么?它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而种植一些树木,而是在设计、功能和生长上遵循自然的方式。我将分享我们关于建筑物如何在城市中相互作用以及城市与周围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物理定律的发现。
7月31日【水科学讲坛】第57讲: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郭亚昆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 | 异重流沿坡面流入分层环境的数值模拟 |
报告人 | 郭亚昆 教授 |
邀请人 | 槐文信 教授 |
时间 | 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上午10:00 |
地点 | 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
报告人简介:
郭亚昆博士为布拉德福德大学教授,主持和参加由英国、欧共体、美国、挪威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基金会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40余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140 SCI论文),在水利工程权威刊物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学报发表的论文被评为ASC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最佳论文。曾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排名第二)。曾应邀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组委会主席、科技委员会委员。为多所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南阳技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谢菲尔德大学,利物浦大学,悉尼大学,邓迪大学等)博士学位论文校外评审专家。
报告简介:
异重流是一种流体在另外一种密度不同的流体里的运动,自然界的异重流有河口处海水入侵,水库泥沙异重流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异重流有海水淡化,污水排放等,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异重流的稀释过程有重要意义。环境分层对异重流的稀释过程有显著影响,本文使用数值计算模型对沿坡面流入分层的水体的异重流的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