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工在线 > 专题栏目 > 学术信息 > 正文
水研学科月讯|研究生学术信息汇总一览(4.1-4.30)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数:

4月2日【行业发展前沿讲座】第7讲: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徐学军正高级工程师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流域性大洪水场景推演与智能指挥决策技术与实践

报告人

徐学军 正高级工程师

邀请人

伍靖伟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下午2:30

地点

水资源全重大楼B区109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徐学军,男,汉族,1974年01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长江设计集团副总工、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入选专家。长期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长江流域干、支流综合规划和各级专项规划,以及多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为代表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5部,主编行业标准3部。相关成果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金质奖、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一等奖。

报告简介:

从“雨-水-险-灾”四情态势感知、大洪水预报预警、防洪工程动态布局、场景推演及预案、防汛智能指挥决策等方面展开,介绍流域性大洪水场景推演和智能化决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在长江流域防汛和数字孪生项目中的应用成效。

欢迎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光临!

4月8日 西安理工大学白涛教授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生态水利与大尺度生态调度

报告人

白 涛 教授

邀请人

夏军强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上午9:30

地点

八教8213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白涛,男,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水电学院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团队”负责人,青海省“青洽会”特聘专家,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科学调度、河道水动力与生态过程模拟与调控、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编教材/专著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讯SCI论文40余篇。

报告简介:

以水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历程,梳理生态水利发展沿革。

简要介绍生态调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旱区生态系统存在问题与挑战。

重点以新疆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和哈巴河为研究实例,创新性提出河谷林草、胡杨林与湿地的生态灌溉新模式,耦合了水库实时生态调度、河道一二维水动力与河岸植被生态灌溉等模型,提出了多时空尺度流域生态调度方案,保障了河道内、河道外的生态需水,显著改善了荒漠寒旱区河岸带植被和河道内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水利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4月21日【行业发展前沿讲座】第8讲: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陈云天助理教授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知识自动发现

报告人

陈云天 助理教授

邀请人

史良胜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点

水资源全重大楼B区109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陈云天,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导。研究方向为科学机器学习,关注于知识嵌入与知识发现。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能动系,博士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提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鹏城实验室博士后。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一作或通讯50余篇,中科院一区或CCF-A类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3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Advances in Applied Energy助理编辑、Applied Energy客座编辑。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参考消息、南华早报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报告简介:

本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AI)在科学知识发现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AI如何助力科学探索与物理化学规律揭示。通过符号数学与AI算法的结合,我们成功验证了方法对带交互项Burgers方程、具有高阶导数的KdV方程和含指数项Chafee-Infante方程的提取能力,充分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稳健性。进一步地,我们应用该方法揭示了此前未知的全新方程,用于粘性重力流、复杂地形降水和化学极性等复杂现象的建模。在最新研究中,我们基于从数学手册中提取的200余类方程进行训练,构建出当前效果最佳的方程发现模型。报告将重点介绍SGA、DISCOVER及应用于科学探索的大语言模型LLM4ED等前沿模型,为科学家跨越知识与数据壁垒、深入理解自然提供了全新方法。

4月22日【水科学讲坛】第81讲: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Jinsong Huang教授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Tree-based methods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报告人

Jinsong Huang 教授

邀请人

杜文琪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下午3:00

地点

水资源全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Jinsong Huang is a professor at the Discipline of Civil, Survey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risk assessment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He has published over 200 journal paper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slope stability and landslides, the modelling of spatial variability, stress integration techniques for elastoplastic models, the contact dynamics of granular media, the analysi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the 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 railway tracks. He has an H-index of 55 in Scopus attracting over 2000 citations per year. His contributions in risk assessment, particularly in slope stability and landslides, has earned him the prestigious title of 'Field Leader' in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by The Australian's Research 2020 magazine. He received a Regional Contribution Awar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at i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Kyoto in 2014 and the GEOSNet Award from the Geotechnical Safety Network in 2017. He is a managing editor for Georisk and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r Geodata and AI,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and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He is a committee member on the ASCE Geo‐Institute’s Technical Committee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RAM) and the ISSMGE Technical Committee (TC304)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Risk Assessment & Management. He is the chair of the Executive Board of the Geotechnical Safety Network. He served as the conference chair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and Risk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in December 2022.

Jinsong Huang,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土木、测绘与环境工程学科教授,专注于岩土工程风险评估与计算岩土力学研究。他在边坡稳定性与滑坡风险评估、弹塑性有限元、接触动力学以及铁路轨道预测性维护等领域发表200余篇论文,Scopus H指数55,年均被引2000余次。

2014年获国际计算机方法与岩土力学进展协会“区域贡献奖”,2017年获岩土工程安全网络的GEOSNet奖,2020年获Australian's Research杂志“环境与地质工程领域领袖”称号。现任《Georisk》执行主编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和《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期刊编委,岩土工程安全网络执行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力学学会风险评估与管理实践技术委员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风险评估与管理实践技术协会委员,并担任会议主席主持了第八届岩土工程安全与风险国际研讨会。

报告简介:

Geotechnical design and analysis involve making decisions and judgements on ground conditions where the information is incomplete.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less than 1 part in a million of the ground is investigated for any project. In most cases, we need to interpolate and extrapolate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locations to a much larger ground volume. This presentation will introduce novel tree-based methods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limited site investigation data. Unlike traditional tree-based methods which use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the new approach uses geotechnical distance fields. The proposed geotechnical distance fields require very little additional computational cost, bu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for both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d soil stratification problems.

4月23日【行业发展前沿讲座】第9讲: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辛小康正高级工程师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防治和数字孪生丹江口水质安全建设

报告人

辛小康 正高级工程师

邀请人

杨中华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3:00

地点

水资源全重大楼B区109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辛小康,男,汉族,1985年3月生,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河海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研究和咨询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研究项目30余项。

报告简介:

介绍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华生消规律、预报模型研发和生态调度方案,汇报数字孪生丹江口建设背景、水质安全建设内容及应用成效。

4月29日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范远超研究员学术报告通知

报告题目

生态气候系统的碳-水-能量耦合过程研究

报告人

范远超 研究员

邀请人

李志威 教授

时间

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下午3:00

地点

八教8208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范远超博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内达华大学,2016年以最优博士论文成绩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法国巴黎高科生命与环境科学与工业学院联合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学者,挪威Bjerknes气候研究中心博士后。范远超博士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哈佛大学地球工程研究计划、欧盟委员会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奥地利马歇尔计划等国内外荣誉及奖励。长期从事生态气候学研究,在地球系统模拟与模式开发,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地球工程),以及极端热应激的影响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Food(一作),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一作),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通讯)等。担任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期刊主题编辑。

报告简介:

地球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化过程决定了地球气候和各种生命形式。能量、水、碳循环的耦合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定可持续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从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阐述,基于地球工程的应对方案,水热交换如何影响人体热应激,以及地表变化如何影响陆气交换等方面,介绍生态气候学中能量-水-碳耦合过程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案例。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