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智慧水利系 > 教授 > 正文
           
           

杜文琪

职务:武汉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处副处长(挂职)、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工程风险与防灾研究所所长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wqdu309@whu.edu.cn

教育与工作背景:

2024.12 – 至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

2024.03 – 至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程风险与防灾研究所,所长

2019.09 – 至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2014.03 – 2019.0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巨灾风险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2013.11 – 2014.02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博士后

2009.08 – 2013.11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2005.09 – 2009.07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工学学士

研究领域与影响力:

主要研究方向:(1)地震次生灾害分析与风险防控(边坡失稳、土壤液化等);(2)水工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与震损评估;(3)岩土工程不确定性表征与可靠度分析。

长期从事水工岩土工程安全与灾害风险防控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区域地震危险性表征、边坡地震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为滇中引水二期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旭龙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抗震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重大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近6年主持项目经费超2000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水工程抗震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究成果纳入全球地震风险模型开发计划,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与岩土工程智能监测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地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兼职,以及5本国内外期刊(青年)编委。

诚招水工结构、智慧水利方向(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欢迎报考诚邀优秀博士进站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欢迎来函咨询。电子邮箱:wqdu309@whu.edu.cn

代表性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漫顶溃决与临界阈值确定,2025-01 至 2028-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地质灾害链作用下土石坝系统可靠性与风险防控研究, 2025-01 至 2028-12,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可液化场地动力响应与侧移风险评价方法, 2025-01 至 2028-12, 主持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岩体-锚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与耦联作用机理研究, 2024-03 至 2027-03, 主持

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禄劝乌东德电厂,基于主余震序列的高拱坝动力特性分析和抗震安全研究, 2023-08至 2024-11,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地震动随机场模拟的地震诱发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 2021-01 至 2024-12,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滑坡灾害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研究, 2020-01 至 2022-12, 主持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 边坡动力反应机制与可靠度评估, 2020-01 至 2022-12, 主持

代表性奖励和荣誉:

2024,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

2024,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2;

2024,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六届水电青年科技奖;

2024,武汉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023,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22,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优秀本科生班级导师;

2021,ICRAG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10篇代表性论文(* 通讯作者):

[1]. Fu Z, Li D-Q, Wang S, Zhang L, Du W*. 2024. Causes of episodic movement of the Baijiabao landslide based on multiple-time scale analysis, Landslides, 21: 1069-1082.

[2]. Li D-Q, Zhao N, Du W*, Cao Z-J. 2024. Kinematic responses of lead-caulked joints for CI pipelines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ing,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61(10): 2323-2336.

[3]. Zhao N, Li D-Q, Gu S-X, Du W*. 2024. Analytical fragility relation for buried cast iron pipelines with lead-caulked joint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Earthquake Spectra, 40 (1): 566-583.

[4]. Liu Q-Y, Li D-Q, Tang X-S, Du W*. 2023. Predictive models for seismic source parameter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general orthogonal regression approaches.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3 (6): 2363-2376.

[5]. Wang W, Li D-Q, Tang X-S, Du W*. 2023. Seismic fragility and demand hazard analyses for earth slopes incorporating soil property variability.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73, 108088.

[6]. Wu Q, Li D-Q, Du W*. 2022.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ground-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for assessing liquefaction triggering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liquefiable sloping grounds. Earthquake Spectra, 38(4), 2707-2730.

[7]. Wang M-X, Li D-Q, Liu Y, Du W*. 2022. Probabilistic decoupled approach to estimate seismic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of flexible slopes considering depth-dependent soil variability. Acta Geotechnica 17, 1551-1567.

[8]. Du W*, and Ning C-L. 2021. Modeling 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of multipl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SAs, PGA, PGV, Ia, CAV, and significant duration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geostatistical analyses. Earthquake Spectra 37(1), 486-504.

[9]. Wang M-X, Li D-Q, Du W*. 2021. Probabilistic seismic displacement hazard assessment of earth slopes incorporating spatially random soil parameter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147(11), 04021119.

[10]. Li D-Q, Wang M-X, Du W* (2020) Influence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trength parameters on probabilistic slope displacement hazard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y, 276, 105744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